設計美學作業一
我國設計美學法則運用與練習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四建築二A B10433309 洪辰諭
我國設計美學法則為:
位序主從
陰陽調和
氣韻生動
布局成勢
文化符碼
在明鄭永曆七年(1653年)時建立,在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於1831年修建原本的狹小廟寺而成,並重建多次。鹿港龍山寺 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 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鹿港龍山寺 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一,位序主從
中國傳統廟宇的入口以位序主從的關係配置,中間有一主要大門,兩旁則有側門,較大的神明作中為主,官位較小的則為側為從。 鹿港龍山寺 的規模宏大,格局完整,在台灣的佛寺中屬於大型。方位坐東朝西,面積約近五千平方公尺。寺的建築佈局依序為廣場、山門、左右圍牆、五門殿(即前殿)、戲亭、左右迴廊、拜亭、大殿、左右八角門及後殿等。
二,陰陽調和
藻井,又稱綺井、天井、方井、復海、斗八等,是中骨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四壁飾有藻飾花紋,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外層方形或多邊型,頂心一般圓形,稱為「明鏡」。
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生生不息的韻味。
三,氣韻生動
石獅,多位於入口中門兩側,功能亦同抱鼓石,但同時也具避邪作用。石獅左雄右雌,立於台座,兩支相望,雄獅戲弄彩球,雌獅懷抱小獅。
四,布局成勢
山門與圍牆相接,為別內外之門,進此門即象徵進入佛境之意。門內為鋪石大埕,左右分峙兩尊嘉慶初年的石獅,兼有拱衛及歡迎訪客之意義。其次,前殿因闢有五個門,俗稱為五門殿。按古制,帝后級寺廟可闢五門,將軍王爺級只開三門。鹿港龍山寺 的前殿並未供置四大天王塑像,僅在牆跺石雕及門神彩繪上表現出來。緊接著五門殿之後有一座大戲亭,每逢慶典時則搭台演戲酬神娛賓。過了戲亭則又是鋪石中庭,庭中植兩株大榕樹,可收綠蔭之效。中庭盡端則是拜亭及大殿,拜亭下置大香爐,為參拜者站立之處。大殿與拜亭連接在一起的作法,也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但是卻令人無法一窺大殿全貌。大殿內主龕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龕配祀境主公、註生娘娘、十八羅漢與 龍王,可見已經融和了民間信仰的神祇在內。大殿左右各有一個八角門,進了門後沿著迴廊可通後庭院及後殿。
五,文化符碼
如意窗,仔細一看它可大有文章,以圓形和葫蘆構成的四方連續可以是象徵財富的古銅錢,也可以是年年有【魚】的意思,更有人說他是鹿港的名產鳳眼糕、牛舌餅或者蚵仔煎!
傳統工藝-交趾陶
交趾陶,是中國南方與台灣傳統中式建築(如廟宇)的裝飾,源自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主要都在民間默默發展與延續,早期最常見於廟宇的水車堵,而近代交趾陶則越來越少裝置於水車堵內,但依然可在廟宇內欣賞到交趾陶,例如:中大型壁堵,但並非每間廟宇都會有,但此種交趾陶壁堵,皆須手工訂製,製作步驟繁複,造價頗高(視體積大小而定)端看廟方是否願意製作。大約1980年代期間,在嘉義縣市有些古董商人將廟宇翻修拆除的交趾陶買進在古董市場上流通,讓交趾陶開始轉而可收藏的藝術品,因而有廟宇的交趾陶剪黏師傅開始轉而製作交趾陶藝品,在當時交趾陶頗為熱門,只是後來創作題材受限於傳統,少有新意,遂逐漸沒落。
而最近由於台灣文創產業逐漸興起,在嘉義縣新港鄉有工藝家開始將傳統交趾陶導入文化創意,將交趾陶結合以觀光休閒形式推廣,例如板陶窯、古笨港陶華園 。也發展出不少交趾陶的創意商品,像是交趾陶的造型公仔等。
交趾陶工序:
1.畫稿
2.捏塑形體(捏、推、塑、貼、刻、劃)
3.將捏製好的作品陰乾至半乾狀態
4.將坯體背部或底部掏空(使燒製時不致龜裂)
5.完全乾燥後進行素燒(至攝氏1100度)
6.素燒完成後便上釉
7.最後是再進行一次釉燒(溫度約攝氏850度-900度)
一,位序主從
因交趾陶較脆弱,易遭人為破壞,多設置於寺廟高處,分佈在門廊外側兩旁的水車堵上,這兩處交趾陶均是利用泥塑彩繪當背景,搭配前景交趾陶人物塑像黏貼,成為「交趾陶飾」。其他裝飾位置分別位在寺廟頂端,稱為山牆懸魚及寺廟建築兩旁磚牆上,稱為鳥踏。
二,陰陽調和
不只呈現在建築裝飾上,內涵融入了儒、道、釋三種精神及天人合一的倫理次序,注重貶惡揚善,強調人民最直接的祈福教化,並具體注入戲曲文學、繪畫、捏塑、燒陶、民俗傳說與宗教哲學的成分,充分表現的地域性與多彩活潑的民族性,為傳統精神的倫理次序及祈福教化,做一具像的反映與詮釋。
三,氣韻生動
交趾陶技藝主要裝飾於寺廟之規帶和牆面與富豪大宅地之裝飾牆面上。題材豐富,寓意深遠,主題常圍繞於傳統民間故事傳記,以勸世教化、祈福眾生為主,具有潛移默化之效用。
四,布局成勢
因交趾陶較脆弱,易遭人為破壞,多設置於寺廟高處,分佈在門廊外側兩旁的水車堵上,這兩處交趾陶均是利用泥塑彩繪當背景,搭配前景交趾陶人物塑像黏貼,成為「交趾陶飾帶」。其他裝飾位置分別位在寺廟頂端,稱為山牆懸魚及寺廟建築兩旁磚牆上,稱為鳥踏。另外還包含門廊附近各處的牆堵(腰見位置堵、身堵、水車堵、裙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都明顯可見交趾陶的足跡。
正脊上在創作素材上多見三公、四靈、五福、八仙、二十四孝、河圖洛書等;而垂脊(規帶)下端的創作素材則以戲曲小說、故事人物,如:西遊記、楊家將、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戰爭場面主題,及神仙怪誕之小說,如:封神榜、山海經、隋唐演義為主,充滿文學意境之美。
牆面方面則是出現在前廊的身堵、頂堵、水車堵以及墀頭為主,以戲曲、民間故事最多。如:八仙過海、精忠報國、鵲橋會、鬧元宵、慶中元等鬧戲。
五,文化符碼
融合捏塑、繪畫、雕刻、燒陶、文字等多樣藝術於一身,寓文學、美學、信仰於一體的交趾陶,逐漸從傳統建築躍下,獨立成為藏家雅玩,以現代科技儀器充分控溫及技巧的精進,加入更豐富的題材,而開創出新的風格走向。
傳統工藝-中國結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經過幾千年時間,它從實用繩結技藝演變成為今天這種精緻華美的藝術品。
中國結的特點是︰是用一根線繩通過綰、結、穿、編、繞、纏、抽、修等多種工藝技巧,按照一定程式迴圈有序連綿不斷地編製而成的,講究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首尾可接。
中國結是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物品。從其所蘊涵的深意來分,有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結」,有寓意如意自在的「如意結」,有表達平安和一帆風順的「方結」,有表達長命百歲的「盤長結」,有寓意團圓美滿、錦上添花的「團錦結」,有寓意祥雲綿綿的「祥雲結」,還有表達永結同心的「同心結」,表達花好月圓的「桂花結」等。這些中國結無不「以結寓意,以結表情」,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採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的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制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
1. 雙聯結: 「聯」,有連、合、接續不斷之意。聯與連同音,在中國吉祥語中,可以引喻為連中三元,連年有餘,連科及第等。
2. 雙錢結: 又稱為金錢結或雙金錢結,它是以兩個古銅錢狀相牽連而得名,象徵「好事成雙」。錢古時又稱為泉與全同因可寓意為「雙全」。
3. 萬字結:「萬」,象徵著很大,眾多的數目,如「日理萬機」,「腰纏萬貫」,同時也代表著絕對的意思,如「萬無一失」。
4. 十字結:十含有滿足的意思,如十分、十足本結編製完成後,其正面為「十」字、故稱「十字結」,其背面為方形,又稱為方結、四方結。同時,也有稱之為成功結,或日本皇冠結的。
5. 平結:是一個最古老,最通俗、最實用的結索。「平」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同時,又有征服、穩定的含義,如平定、平仰。而事實上平結給人的感覺是四平八穩,含有平字的吉祥有如:延壽平安、平福雙壽、富貴平安 …… 等等。
6. 祥雲結:「雲」 ,不僅是代表上天或神仙的座乘,而且雲可以造雨來滋潤大地的每一根草一顆樹,祥雲結最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吉祥如意 。
7. 酢醬草結: 酢漿草為愛爾的國花,也是女童軍的徽章,它被大家認為是幸運草,在中國結裡,他也是一種吉祥的結。
8. 雙環結:「環」的意思是連綿不絕,例如金玉連環。
9. 十全結: 中國在戰國以後,稱錢為「布」或「泉」,取傳「布」流通,暢如「泉」水的意思。十泉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10. 如意結: 如意結係似四個酢漿草結組合而成,編製吉祥的結飾意思為四季如意、平安如意、福壽如意、吉祥如意。
11. 壽字結:壽字結的意思是「多福」、「厚祿」、「長壽」。
12. 鯉魚結:魚和餘的音是一樣的,同樣被人們認為是吉祥的象徵。自古以來,鯉魚就被視為祥瑞之物,如「年年有餘」。
一,位序主從
以雙數為吉,如十全結、雙環結、十字結、雙聯結、雙錢結。
四,布局成勢
中國結通常會有一個大主題,其為主場原則的應用,其餘則為烘托主角。
五,文化符碼
就上述12種節基本結,均有吉祥之意,亦有中國的文化元素在裡面。